農曆新年即將到來,今天除夕,大家知道在這一天有什麼習俗嗎?這邊整理給大家:
1.拜天公:
除夕當天一早,備好鮮花、素果祭拜玉皇大帝,感謝一年來庇佑,祈禱來年順利、平安。
2.辭歲:
除夕當日午後,各家張燈結綵,每家備牲醴、菜碗、粿類祭祀祖先和神明,供品中一定會有發粿和年糕,表示年年高、步步高,事業發達。還有飯上插春花,稱為「春飯」,春和「剩」諧音,表示「富裕」,另外加一碗「長年菜」,這些供品都有吉祥的意義。
通常對除夕當天下午祭祀吉祥的意義。通常對除夕當天下午祭祀祖先的儀式稱做「辭年」或「辭 」。
歲除夕祭祖是民間大祭,有宗祠的要開宗祠。祭祀前的門聯、門神、桃符均已煥然一新,並要點大紅色蠟燭,全家按長幼順序拈香。除夕的祭祀是感謝神明和祖先一年來的庇佑並求來年多福。
3.貼春聯:
春聯相傳是由桃符演變而來,而桃符則是用桃木板在上面畫上門神的圖案,後來則用紙畫門神,也有貼上吉祥圖案的年畫。年畫通常在大陸地區較盛行,較負盛名的是楊柳青年畫。春聯是一種結合文學與書法的民間藝術,家家戶戶在門楣上貼各種適合自家的春聯,從春聯可以看出主人是經商、務農或書香門第等,如:
「天增歲月人增壽,春滿乾坤福滿門」
「一元復始,萬象更新」
「三羊開泰,五福臨門」
「門對千竿竹,家藏萬卷書」
「忠厚傳家久,詩書繼世長」
「春風春雨春常在,宜室宜家宜放懷」
除了長長的春聯,小型的紅紙條寫著各各樣的吉祥話,也貼滿家裡各個角落,因位置不同內容也各異如下。
神桌--「春」、「福」
大門--「大家恭喜」、「恭喜發財」、「招財進寶」、
米缸--「滿」、「五穀豐收」
廚房--「山珍海味」
豬圈、雞捨--「六畜興旺」
商店--「日日見財」、「財源廣進」
4.圍爐:年夜飯
祭祀神靈之後,一家大小圍坐一桌吃年夜飯,俗稱「圍爐」。古人席地而坐,圍著爐子吃飯,有桌子之後,將爐子放在桌下,不忘古人圍爐的習俗,並在爐的四周攤舖制錢,象徵財旺。圍爐時所備的菜也都有吉祥意義,如菜頭取意好綵頭,長年菜取意長壽。
魚圓、肉圓和蝦圓取意三元及第,魚取意年年有餘,吃的時候越慢越好,取意長久,菜中唯獨魚不能吃完,要留下才有剩餘。
5. 壓歲錢:
圍爐之後,長輩分壓歲錢,將爐周所攤的制錢或另用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( 取其長命百歲 )作為壓歲錢,現在則以紅紙包紙錢,俗稱「紅包」。
6.守歲:
就是「守長壽歲」,分過壓歲錢後,一家人圍坐爐邊,歡談達旦,稱做守歲。民間認為守歲具有為父母祈壽的效用,替父母守住長壽,祈求閤家平安,是孝道的表現。守歲到午夜十二時後,大 家放爆,竹迎接新年。
最後祝大家:新年快樂!好運旺旺旺!